查看原文
其他

读懂徐家汇!《海派之源•人文记忆》新书出版,让打卡更有料!

上海徐汇 上海徐汇 2022-09-19

早在19世纪末,徐家汇就已经诞生了具有现代社会公益服务雏形的社区“议事中心”;1915年美国巴拿马世博会上,除了今天矗立在土山湾博物馆内的“中国牌楼”、土山湾彩绘玻璃雕花橱柜,还有四幅来自土山湾画馆画师的水彩画也十分抢眼;近代最早介绍西方音乐的书籍,就诞生在徐家汇,而且用的是“上海闲话”;一本外国人编的中国书,年画、神仙画应有尽有,实在“好白相”……汇聚了近代徐家汇41位人物、20项文化活动、31处历史胜迹的新书《海派之源•人文记忆》近日面世,隐藏在地名、人物、建筑背后的趣事、历史,满满的“没听说过”、处处是“鲜为人知”,再一次对徐家汇这个海派文化地标作了一番新鲜“爆料”。


《海派之源•人文记忆》由徐家汇街道、徐家汇源景区编辑、出品,由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出版,是继《海派之源•徐家汇源》《海派之源•近代巡礼》后,作为“海派之源”系列图书向读者、游客送出的第三波惊喜。该书由上海文化界难得的一群“徐家汇人”,克服疫情艰难,以历史文化遗产守护人和传递者的激情,历时近两年,精心考据编写近百篇文稿汇集而成,20余万字、逾300幅紧扣内容的历史照片,简明扼要,钩沉考稽地为大家解码“海派文化发源地是如何开垦的”“中国近代文明进程中的文化标杆是怎样竖起来的”,又带着读者趣味盎然地深入百余年来推动中国社会文化进步的衣食住行、人间地气和政军大事中,体味海纳百川的文脉传承,品读上海的城市精神品格。


徐汇公学(1850年)


徐家汇观象台(1910年)


百代小楼旧影


复旦大学教授李天纲在序言中介绍,徐家汇—土山湾在上海西南郊存在了一百年,在并不算很长的历史上,积淀了大量的文化遗产;《海派之源•人文记忆》的编者、作者们把“徐家汇—土山湾”的百年人物、事件和名物,从徐光启、马相伯到马义谷、晁德莅,从《益闻录》到“义勇军进行曲”,从徐汇公学到昆仑影业,一一介绍,在这一份文化遗产名录中,有些如徐光启、马相伯已经逐渐为当代文化人所了解,但是还有更多的人、事、物,却还不为学界所熟悉,更不是上海的一般市民所了解的。为此,该书主编、上海图书馆研究馆员张伟特地拿出自己留心搜集、珍藏的不少老照片,让它们“重见天日”,希望“将笔墨更多地指向那些忙碌在第一线,专注于具体学术工作的专家学者”,他们“几十年坚韧不拔,专注于学术,为人类作出了很大贡献。当今,他们也许是更值得我们关注并景仰的群体”。从这些人和事,可以看见上海这座城市的睿智和大气。


徐光启纪念馆


徐家汇藏书楼


为便于阅读,《海派之源•人文记忆》参照辞典形式编排,将全书分为人物钩沉、文化活动和胜迹寻踪三大类别,每一类以时间先后排序,每篇文稿均附以珍贵历史照片,使全书在“抖料”过程中缓缓展开了一幅海派之源生动的历史风物长卷。


据悉,徐家汇街道和徐家汇源景区,将围绕《海派之源•人文记忆》新书,在今年上海旅游节期间,推出作者线上系列公益讲述、微信专题推送等活动,吸引更多读者和游客深入走进百年前的“海派之源”。



猜你喜欢:

“实在是太方便了!”肇嘉浜路宛平路天桥自动扶梯开启试运行

“走”出居民的幸福感,一起来看看他们是怎么做的~

“追风”首单!这个研究中心迎战“轩岚诺”

网红街区与居民生活如何和谐共处?美好社区这样建

从海拔2米到海拔3800多米,不变的是抗击疫情的决心和担当


记者:张文菁

编辑:陈思宜

校对:王冰倩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徐汇官方账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